豐原慈濟宮後殿( 觀音殿 )‧觀世音菩薩

豐原慈濟宮

「觀音佛祖」原名「觀世音菩薩」,「觀音」是法號,「佛祖」是 我國民間對佛的尊稱,「觀音」法號原為「觀世音」唐朝時候避太宗李世民的名諱,才省稱的。「觀世音」的意思是看一看、聽一聽世間人苦惱的聲音,而幫其解脫,「菩薩」就是賢能的人,「觀音佛祖」、「觀音菩薩」皆為同一人,「觀音佛祖」的由來。

有這麼一則故事:當印度伽葉佛的時候,須彌山西有一個興林國,國王姓婆名伽,年號妙莊,國土廣闊,人民安樂,只苦沒有兒子,王后竇德連生二女,名叫妙書、妙音,到了妙莊 十八年二月十九日 ,又生一女,名叫妙善,妙善就是後人所稱的「觀世音菩薩」。

他原來是仙女轉世,一意要學佛,與大公主和二公主不同,妙莊王因為沒有太子,想招駙馬繼後,不料妙善立意修行,不肯答應,妙莊王大怒,便把她囚在後花園,幸虧他母后全力袒護才得赦免他,又到白雀寺修行,妙莊王想把他逼出來,於是圍寺放火,但是他竟刺血變作紅雨把火滅了,後用刀斬她也能不死,最後還是他向天祈禱,乞求一死,免得使父王憤怒,最後被用弓弦勒絞而死,他魂遊地府,以其慈悲大願,就度了不少惡鬼超生,閻王恐怕地獄空虛,便送他還陽,三公主還陽後,因得佛的提示,遂到中國惠州澄心縣香山懸崖洞中修道,九年修成,名為「觀世音」,那時妙莊王因毀棄佛法,患了不治之症,必須到香山懸崖洞求不嗔人的手眼才能醫治,待求得妙藥治癒疾病,前去答謝時,才知道所謂不嗔人就是他的女兒妙善,於是國王也一心修道,後來也同登淨土。

關於觀世音的由來,有多種傳說和故事,而且不同的時代,也有不同的觀音形象。從正統的佛教觀點來看,觀世音對於中國人來說,其實是個不折不扣的外來神佛;大約是在西元前六到五世紀之時,佛教在印度創建之後,隨之傳來中國,到了魏晉南北朝時代(西元二六五到五八九年),當時由於戰亂頻仍,中國人因此多半將精神寄託於神佛的崇拜之中,加上漢代之後,佛教經典大量翻譯進中國,因此有關觀世音的經典及崇拜,也就愈來愈在民間普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