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歲星君為道教神名,古稱歲神,相傳為天界凶神,源出於古代的天體崇拜,與歲星有一定的關係。
古人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十二地支為一循環,並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十天干相配,組成六十干支,用以紀年、紀月、紀日,以及時辰。而道教沿用此中國古代天文成就,稱六十甲子各有歲神,故又稱「六十甲子神」,又稱「六十元辰」,每歲輪值,為值年太歲,俗稱歲君。
相傳西元 1190年,金章宗因其母病,而首創祭拜「本命星」之俗,以求母病速癒。後演變為安太歲。
當時,江南也有安奉太歲之俗,但主要為改善家中風水。
而道教稱太歲為「大將軍」,從南北朝開始就有六十位,但到了清代初期六十位太歲的名字才全部更換,成了現在各地有安奉太歲的廟宇裡面的六十太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