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常常問長輩家門前的河流叫什麼名字,是叫做大甲溪嗎?長輩們都只笑笑地回答:我們都叫它「大溝」,他不是溪流。長大後才懂得原來這條大溝就是鼎鼎大名的葫蘆墩圳,在我們讀書的那個年代課本上只出現了北部瑠公圳、中部八堡圳、南部曹公圳,天真的以為台灣的重要水圳只有這些,殊不知有一珍貴遺跡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潺潺地流過我的上學路途。
懵懵懂懂聽著大人為我們述說的故事,原以為的習以為常,直到離鄉背井又再度回到家鄉,才懂得這些故事何其珍貴,對我們這代人來說,在豐原的記憶已經變得些許模糊,更別說下一代了,想起父親曾經告訴我的那些故事便決定將自己所知的事情分享於網路平台。在漸漸消逝的記憶中,我們如何將它們保留下來?不是我講你聽就能體會到身為在地豐原人的感動,而是跟著我們一點一滴體會豐原的文化底蘊以及思考如何以創新的方式讓更多豐原人甚至外地人、外國人認識這歷史文化古城。
《東湳原鄉》謝佳展
在夕陽餘暉之際
漫步於三豐路與角潭路巷弄的交叉路口
收成後的稻田
靜靜地圍繞在田中的福德祠旁
向北觀望
是沐浴在夕陽餘暉裡的大甲溪河畔
向東觀望
是佇立於公老坪頂的興農山莊
喧鬧的三豐路一隅
有個寧靜的村落
東湳里
潺潺河水是大甲溪給的恩惠
大溝孕育了無數的農田
提攜了幾代人
從不為了誰而停止流動
就如時間的飛逝
幾處稻田變成了重劃區
狹小的巷弄更能體會鄉村給的單純
北天宮的廟埕
古老的雜貨店在大榕樹的庇蔭之下屹立不搖
有了土地公土地婆的照顧
使我得以文思泉湧的坐在北天宮前文情並茂
紀錄屬於當下的獨一無二
還是那個豐原
充滿人情味的豐原
離鄉多年
才能深刻體會家鄉的愛戀
物換星移
人事已非
不變的
唯有深藏心中回鄉的心
還是那個豐原
記憶中的豐原
《頂角潭毋通去》謝佳展
大溝憶起耍水趣
頂角潭裡黑泥濘
一分大湳至軟埤
二分鴛鴦有土地
大溝大溝毋通去
洗衫愛靠大溝水
葫蘆墩圳飼百人
水清米白查某水
這首詩的靈感來自長輩的描述,幾十年前的葫蘆墩圳真的是老豐原人的戲水勝地,不管是翹課或是放學後的同學朋友三五成群便會到這灌溉溝渠裡戲水,是現今我們這輩人無法想像的,卻是真實無疑的豐原記憶,其中不乏提到水利設施的運作與先人智慧,大湳與頂角潭這些地理名詞依然深深烙印在我心中,是兒時記憶、是阿公帶我去的地方、是我每天上學經過的路途,葫蘆墩圳歷經不同的身份轉變,從灌溉北台中的水利設施到戲水所在,再到見證市場繁榮光景的河道、停車場,最後掀起熱議的水岸花都與掀蓋議題,透過影像書書寫保留下當下的記憶,也留給後人無限的想像。
目前豐原最欠缺的就是歷史文化的轉譯,透過不同的方式來欣賞自己的家鄉,引起最初的興趣後再利用各種媒介來詮釋現在看到的豐原,可以是藏寶地圖、五感式散策、尋找家鄉色彩、影像書寫等都能在認識一個地方的歷史之餘探索自身內心,最後將作品產出,是屬於當下獨一無二的記憶,同時達到引起興趣的娛樂效果,何嘗不是認識豐原的新方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