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豐原能看到一些地名與烏牛欄息息相關,像是烏牛欄溪、烏牛欄生態園區等等,除了豐原之外,遠在南投的埔里也可見到烏牛欄這類的地名,但烏牛欄這個名詞究竟是從何而來?
在很久以前,葫蘆墩這塊土地上住著許多平埔社群,最著名的有岸裡社、烏牛欄社、阿里史社、樸仔籬社,社群間彼此互相往來,直到日治時期的學者們針對台灣的平埔社群進行分類,依據各社之習俗、語言相似程度來歸類,自此後才有巴宰族群的稱呼出現,其中烏牛欄社便是巴宰族其中的一個社群,當時的生活區域大致上分布於目前豐原的豐田里、田心里、鐮村里、東陽里。
遠在埔里的烏牛欄
在清朝康熙至乾隆年間,台灣發生了一連串的平埔族群抗爭事件,從著名的「吞霄社事件」到「大甲西社事件」等使居住於葫蘆墩的社群有重大的變化,岸裡社因協助當局而逐漸成為葫蘆墩社群的領導者,雖說表面上是領導,但各個社群間社民之向心力有些並不是向岸裡社靠攏的,外在原因加上漢人日漸增加,擠壓生活空間,許多社民便紛紛遷徙到埔里盆地開墾定居。因此豐原在這個範圍內我們能看到日治時期的古地名「烏牛欄庄」、「烏牛欄溪」等地名,甚至遠在埔里鎮的「愛蘭」也是烏牛欄社先民遷徙到此的歷史證據。
出身於烏牛欄庄的飛行員
謝文達是誰?相信在地的豐原人很少有印象,更何況其他地方的人,為何一位臺灣重要的人物被掩埋在歷史洪流之下,導致現今在豐原沒有人提起這位歷史英雄?謝文達為臺灣第一位飛行員,在當時以一個殖民地人民的身分考上日本的飛行學校並屢獲佳績,可謂最早的臺灣之光,當時在臺灣還捲起一股謝文達旋風,全民募資向飛機製作所購買客機贈送給謝文達,後在與蔣渭水的臺灣議會請願活動中也扮演重要角色,可見其對臺灣的貢獻良多。在經過多年以後,大家漸漸忘記這號人物…
臺灣的第一位飛行員
謝文達生於日治時期的烏牛欄庄(今豐原區田心里),西元1901年出生,西元1983年逝世。祖父為清朝秀才「謝道隆」,謝道隆曾經追隨丘逢甲的抗日義軍「臺灣民主國」。
謝文達為臺灣公立高等普通學校(臺中一中)的第一屆畢業生,在學期間曾經看過美國飛行家Art Smith的飛行特技表演,從此對飛行深感興趣,立志將來當個飛行家,在臺中一中畢業之後放棄了當時的價值觀,棄醫投入飛行者的行列,遠赴日本報考千葉縣的「伊藤飛行機研究所」,在校期間於飛行競賽榮獲無數次的獎項,並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成為「臺灣第一位飛行員」。
日本大正9年,謝文達參加由「日本帝國飛行學會」舉辦的飛行競技大賽,在許多對手都是日本人的比賽中,榮獲三等賞的佳績,消息很快登在《臺灣日日新報》,臺灣鄉親得知捷報無不跑到機場迎接謝文達光榮歸國,各界人士也在當時的臺北醫專大禮堂舉辦盛大歡迎會,歡迎「臺灣第一位飛行員」凱旋歸國。
同年,謝文達以自購「伊藤式惠美5號」飛機於臺中練兵場進行「鄉土訪問飛行」,後又於臺北練兵場(現今青年公園)舉行飛行表演。臺灣人民因其精湛表演備感光彩,並產生向心力,鄉親們組織後援會募集資金向「日本伊藤飛行製作所」購買一架「臺北號」新式旅客機贈送給謝文達。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大正12年,蔣渭水等人到東京進行第三次臺灣議會設置請願活動,謝文達駕駛臺灣鄉親募款的「臺北號」飛機,從空中揮灑將近20萬張、五種色彩的臺灣議會宣傳單,傳單上寫著「臺灣人呻吟在暴戾政治之下久矣!」、「給臺灣人議會吧!」,可見當時謝文達對於臺灣議會設置與否是非常在意的。
身為臺灣第一位飛行員又願意為自己的土地付出,使臺灣的鄉親為此感到榮耀,甚至在臺灣議會的請願活動中以飛機撒下大量的傳單,這位英雄不能被掩埋於歷史洪流當中。